1、答:宣城乃江南佳丽之地,不仅依山傍水,秀美宜人,有可赏之景,而且又是南朝名郡,留有古迹,足引人登览。
2、谢朓北楼其一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3、唐玄宗天宝十二年,李白客游到此,写下这首古今传诵优秀五律诗首联对景而起,一个望字,暗切题中之登,笼带全篇,写秋日傍晚,登上敬亭山谢朓北楼,眺望碧空夕阳,整个江城宛如图画。
4、景象明丽壮阔,气韵高远,叹赏之情油然而生。
5、中间两联则皆从望字出,如骊龙抱珠,具体描绘如画美景,却又相应相避,富于变化。
6、其中颔联先写水光:江城宛溪、句溪二水相汇,澄澈犹如明镜;而跨水上下凤凰、济川两座桥,则向空中彩虹降落人世间。
7、夹明镜,写进登高鸟瞰双溪合流之态,诗人在《赠宣州灵源寺仲睿公》也写有敬亭白云气,秀色连苍梧。
8、下映双溪水,如天落镜湖;而落彩虹之落,更可谓神来之笔,将静物写得神采飞动,潇洒飘逸,如画之景顿出,愈显太白所特有清新俊逸之风范。
9、颈联再写山色:于冷露秋霜、橘柚橙红之中,又用夕阳西下,薄暮曦微时,水乡山野最富典型特征炊烟,使景象在宁静中又增添生气、活力,一为陶潜暧暧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妙意;而秋色深沉,枝干挺拔梧桐,更显老而弥坚。
10、此联一如上联,属对精工,自然劲健,一寒一老,声调铿锵,不仅再次突出秋天江城如画美景,色彩明灿,生机盎然,而且也景中融情,委婉含蓄暗喻自己高风亮节,最为人所激赏。
11、橘柚,使人联想起屈原《橘颂》秉得无私,参天地兮;而梧桐向称佳木,为凤凰所栖,《庄子秋水》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
12、故下引尾联,生发感慨,总结全篇。
13、李白一向推崇南朝大诗人谢朓,并常以之自比。
14、谢朓宣城太守时,由于对现实黑暗、政治腐败、仕途凶险不满,而有寄情山水思想,在《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》诗中曾写:嚣尘自兹隔,赏心于此遇。
15、虽无玄豹姿,终隐南山雾。
16、而李白自天宝三年,因朝政腐败,权贵排挤,被迫出长安后,在忧国忧民郁愤中,也有坚持操守,,寄情山水以反抗思想。
17、因此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?则既叹知音之希,又在缅怀先贤之中,表达自己高洁之志,真是思绪万千,言尽而意无限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看了会喜欢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太养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